b体育金融向绿而行_银行业内动态_银行_中金在线投资
栏目:公司新闻 发布时间:2023-11-09
 中国人民银行近日披露的《2023年三季度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显示,绿色贷款增速维持高位。三季度末,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28.58万亿元,同比增长36.8%,高于各项贷款增速26.6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6.98万亿元。不仅是今年三季度,绿色贷款作为我国绿色金融领域最重要的产品,近年来保持了高速增长。统计数据显示,从2018年到2022年b体育,我国绿色贷款余额近5年年复合增长率超过21%。

  中国人民银行近日披露的《2023年三季度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显示,绿色贷款增速维持高位。三季度末,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28.58万亿元,同比增长36.8%,高于各项贷款增速26.6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6.98万亿元。不仅是今年三季度,绿色贷款作为我国绿色金融领域最重要的产品,近年来保持了高速增长。统计数据显示,从2018年到2022年b体育,我国绿色贷款余额近5年年复合增长率超过21%。

  日前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指出,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绿色金融排在第二位,可见其在助推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双碳”工作不断推进的大背景下,随着我国多层次绿色金融产品和市场体系日益丰富完善,未来,包括绿色贷款、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碳金融产品等在内的绿色金融仍将有长足发展空间。

  气候投融资是绿色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是指为实现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和绿色低碳发展目标,引导和促进更多资金投向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投资和融资活动。2022年8月,我国23个地方入选气候投融资第一批试点。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试点工作正取得积极成效。在10月底召开的生态环境部新闻发布会上,有关工作负责人介绍,截至今年6月底,气候投融资试点地方储备近2000个气候友好型项目,涉及资金近2万亿元;获得金融支持项目108个,授信总额545.63亿元。

  浙江丽水市的天富科技(丽水)有限公司是一家民营企业,也是气候投融资项目的获益者。该公司负责人邵成国告诉记者,“公司产品生产过程中采用了先进工艺和设备,节省了能源和物料消耗,同时还能帮助其他使用产品的企业减少对环境污染”。

  “2020年3月公司创建之初,就申请到工商银行3000万元贷款。随着产品减污降碳效果日益显现,银行的授信额度提升到5500万元,此外我们还申请到财政贴息19.18万元。”邵成国说,他未来还要继续开发更多的绿色产品,为绿色发展尽一份力。

  中国工商银行丽水分行主要负责人赵斌介绍,银行为该企业提供的绿色信贷产品属于气候投融资项目“浙丽碳效贷”,是结合丽水市生态环境局、经信局和统计局开展的“企业碳效码”等级分类评定,对“碳效码”5个档次企业分别实施不同信贷政策投资,以差异化金融政策倒逼激励高碳排放产业低碳化转型和重点产业生态化改造,也是具有当地特色的绿色金融创新产品。

  据了解,工行丽水分行根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丽水监管分局要求制定了《中国工商银行丽水分行碳效金融业务操作指引(试行)》,首先在工行丽水莲都支行开展试点,根据工业企业碳效等级评价清单,在碳效金融业务期限、额度、利率(费率)等方面,提供阶梯式、差异化绿色信贷支持,取得了一定成效。截至今年6月末,已办理“浙丽碳效贷”企业户数100余户,贷款余额20亿元。

  实践中,绿色金融的发展需要企业、金融机构、政府部门等多方协同发力。据国家气候战略中心数据测算,我国要实现“双碳”目标,资金需求总量约139万亿元,长期资金缺口年均在1.6万亿元以上。气候投融资项目正成为推动绿色金融发展的着力点。11月1日,国家(深圳)气候投融资项目库(第二批)入库项目名单发布,入库项目共计126个,项目实施后每年将减排二氧化碳375万吨。

  目前,我国已经形成全球最大的绿色信贷市场、全球第二大的绿色债券市场,绿债余额达到1.7万亿元,绿色基金不完全统计达1000只以上。虽然总量看上去很大,但占到全部金融活动比例还不是很高。据市场机构测算,绿色信贷余额仅占全部信贷余额的11%左右,未来还会有很大的上升空间。绿色债券比例越低,未来上升的速度可能会越快。

  多年高速发展之后,绿色金融还需要进一步提高服务质效。专家认为,当前绿色贷款投放行业结构与实际融资需求结构还存在一定偏差,绿色金融服务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需要出台更多针对性措施。应对资金缺口,需要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激励更多社会资本积极参与,激发金融机构和企业在融资模式、金融工具等方面的创新活力。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王灿认为,气候投融资项目库既可以促进产能的对接,推动资金更好地流向期待的低碳绿色发展的产业,又可以通过项目库的建设明确一些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从而优化提升产业结构,已成为推动低碳转型的政策工具。但地方试点项目库建设主要以项目清单为载体,缺乏标准化机制和常态化管理手段;地方试点投融资产业单一、项目类型集中,存在气候友好项目“不敢投”“扎堆投”的问题;跨区域对接项目和资金,多行业协同推进形成新产业链的难度较大;气候投融资的相关标准和支持政策仍待进一步完善。

  王灿建议,建设集成多维信息的国家项目库,需要进一步增强地方试点项目库成效、提升气候投融资规模;设立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基金,探索形成多措并举、梯次清晰的政策和资金支持配套措施;加强探索气候投融资支持碳达峰碳中和转型所需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以支撑城市绿色低碳转型。

  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院长马骏认为,我国已经落地很多绿色低碳的激励措施,包括央行层面有碳减排实施工具。地方层面有不少绿色金融改革试验区出台激励机制,包括通过贴息、担保等手段来降低投资者在绿色领域当中的融资成本,提升股权回报率,激励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到绿色项目。

  从近几年的探索来看,仅靠传统绿色金融来支持“纯绿”的经济活动,包括光伏、风电、电动车等是不够的。马骏分析认为,虽然这些行业能推动在新能源相关领域中的快速发展,但还不能够充分支持高碳企业向低碳的转向。在碳市场覆盖的行业,除了煤电、钢铁、水泥、有色、化工、造纸、航空外,还有建筑、公路交通两大行业没有被全国碳市场所覆盖,而这些行业的经济活动总量占GDP比重远大于“纯绿”经济占GDP的比重,因此未来还需要出台政策,引导更多资金投入高碳企业向低碳转型中。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为未来一段时期银行业开展绿色金融业务指明了方向。中国银行研究院近日发布的研报认为,“五篇大文章”不是相互独立的,绿色金融要与科技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融合发展。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梁斯表示,举例来说,绿色是高新科技的重要组成部分,绿色金融需与科技金融相互助推。氢能、海上风电、大规模储能、可控核聚变、特高压输电等是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撑,也是全球科技竞争的新高地。未来五年,围绕清洁能源领域的前沿科技创新,是绿色金融、科技金融应共同聚焦的重点。

  绿色金融还要向普惠领域延伸。当前绿色贷款、绿色债券等服务对象主要集中于大企业,有力带动了绿色金融量的快速增长。下一步,绿色金融要更多布局普惠小微、乡村振兴等领域,通过开展绿色普惠贷款、绿色票据、绿色涉农贷款、绿色农业保险等,提升绿色金融的颗粒度和普及面。

  同时,绿色金融还要为养老金融提供高质量配置资产,养老金融要为绿色金融提供长周期资本。绿色低碳是具有良好前景的新赛道,促进绿色债券、ESG基金、绿色理财等健康有序发展,可为养老金融提供丰富的优质投资标的。同时作为大规模长周期资金,养老金可为长周期的绿色低碳转型提供耐心资本,成为绿色金融重要的长期资金来源。

  绿色金融与数字金融可以实现互融互促。确保融资项目的绿色低碳属性、提高甄别“漂绿”的能力,是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必修课。其中,将涉及大量的企业环境信息采集、建模、分析、监控等环节,亟待金融科技手段提供底层支撑,这也将为数字金融发展提供丰富的应用场景。

  中行研究报告认为,金融机构应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以及重视程度。在内部绩效考核权重、人事费用配置b体育金融、机构和人员设置、经济资本核算、授信流程、内部转移补贴等方面对绿色金融业务适度采取更大倾斜。金融机构要为开展转型金融早做准备,预计国家将在未来几年推出转型金融标准及相关激励约束政策。银行业应提前着手摸排高排放企业情况、及早建立银企对接渠道,为未来业务展开奠定基础。

  另外,业内专家建议,对于绿色金融的考核应更多覆盖普惠金融领域。目前从国家到各金融机构,绿色金融考核机制主要关注量的增长,金融业整体上对中小微企业的关注度相对不足。未来应对考核机制适度调整,推动银行业在中小微企业方面出台更多服务措施,提升绿色普惠金融服务的量与质。b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