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人家前脚退出大A,后脚就放狠话吐槽,给懂行的不懂行的同时逗乐了。
过去,我们对外资银行、外资保险机构准入的总资产规模、营业年限、营业范围都有严格要求。
截至2023年底,外资银行在国内共设立有41家法人银行、116家分行和132家代表处,总资产已达到3.86万亿元;
境外保险机构在境内已经设立了67家营业性机构和70家代表处,外资保险公司总资产已达到2.4万亿元,在境内保险行业总资产比例加一起10%。
截至2023年底,全国中小银行3912家,总资产110万亿,在银行业总资产中的占比是28%。
也就是说,外资银行与外资保险机构在华总资产规模在一起,只占全国中小银行总资产规模的5.7%不到。
就这还是把外资银行和保险机构码在一起算,如果单说外资银行,那个比例就更抽象了。
但你要换个角度想,这一把全面开放外资股份限制与外商投资准入,提供的成长空间也是相当喜人,妥妥的超预期!
1月25日,大A迎来三连阳,沪指更是一度暴涨超3%,重新站上2900点“高位”。
至于到底是不是受到推进金融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定调,以及金融外资准入重大调整的利好影响?
当前金融业取消对外资限制,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数月以前,制造业领域投资的全面放开。
中国制造业,目前已经具备在任何领域里接受国际竞争,因此最不怕的就是所谓“鲇鱼效应”。
吸引全球优质产业资本流入:既有利于就业层面上的巩固,也能在产业差异性上形成互利。
我们放进来一个特斯拉,然后数十个国产造车新势力紧随其后,进而推动了汽车工业更换赛道。
如果你能理解为什么我们要放开制造业外资准入的限制,自然而然就能理解我们为什么要放开金融业的相关限制了!
2022年,中国外商直接投资额即FDI,流入额和流出额分别高居世界第二和世界第三。
当时的净流入额1891.3亿美元,可转眼到了2023年前三季度,这一数值是155亿美元。
这就好比我给你介绍个对象,告诉你说姑娘体重180斤,那是不是净重又能怎样?!
有一知半解的小伙伴可能要说了:“你不知道期间鹰酱在加息吗?它一加息收缩了全球流动性,外资流出很正常!”
你要说这,我就只能拿数据代替拖鞋打脸了——2023年上半年,全球FDI净流入额同比下滑36%。
这时候,不光是我们,隔壁的日本、韩国、越南、印度,以及再远些的墨西哥、巴西啥的都在摩拳擦掌、虎视眈眈呢金融!
你不赶在这个时候抢跑放开准入,真到跟前鹰酱降息时再放开,吃啥也赶不上口热乎的。
从技术层面上说,我们选择扩大开放制造业与金融业的外资准入,核心考量在于——
凭借我们之前的产业链、供应链以及人才培养积累,开放外国先进产业资本进入,有利于推动接下来一个时期内的产业转型升级。
在相应的金融监管细则制定与实施之下,引入全球资本有利于扩大对实体经济的投融资规模。
一旦这个局面开始形成,势必会加速人民币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步伐,并最终推动人民币的国际化。
从当前外资银行与保险机构在国内金融体系中所占据的份额比例看,其成长空间十分可观。
这对降低汇率风险、稳定金融市场、获取国际铸币税收入、优化全球金融资源配置,并最终是促进经济发展、提升国际地位大有益处的。
对这个事儿有疑问的,可以去翻翻20多年前,国际金融大鳄狙击泰铢、收割韩国的故事。
特别是韩国,其实97年、98年前后已经是先进国家了,面对华尔街依旧没扛下来,这才贡献了“5000万国民捐金首饰救国”的名场面。
从那以后呢?我这么跟您说吧,不少老爷们儿扬言“下辈子投胎去韩国做财阀…”
据2023年7月5日英国《银行家》杂志发布的2023年全球银行1000强排行榜显示:
招商银行第11名、邮政储蓄银行第12名、兴业银行、浦发银行、中信银行位列17-19名。
就这局面,外资银行和保险机构进来当“鲇鱼”不假,但鲇鱼再怎么游也游不成金枪鱼。
这一点,乡亲们大可放心b体育,索某斯要是不服气想出来走两步,高低能给他忽悠瘸了。
就跟人一样金融,几个妹子往堆凑,一提老公骂一宿;几个爷们抽会烟b体育,一提娘们乐半天。
更何况,以我们国家一贯“稳字当头”的优良作风来看,放开准入一定伴随着严格监管。
在它们的发酵与共振之下,我们的产业形态与资本市场运行也将迎来史诗级巨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