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决策层早就在顶层政策中对房地产定了位——“房住不炒”,在高质量发展的框架下,中国经济的长期增长动力应该转向创新驱动,而不是不可持续的“土地经济”“土地财政”。从长期来看,高层的这种定位及调整无疑是有道理的。但是,要使得中国经济在短期内摆脱对规模庞大的房地产市场的依赖,转型过程是艰难而痛苦的。
正如安邦研究人员此前所说,房地产市场是价格浮动的资产市场,如果能够引入活水,抬高水位,搁浅的资产市场就有可能恢复活动能力,成为进行正常交易的市场。
缓解房地产搁浅市场的活水从哪里来?大致包括如下四类:一是个人购房者的资金,这是来自消费端的资金。二是各类房地产企业的开发投资,这是投资端的自有资金。其中,包括各类房企上市获得的股权融资。三是金融机构对房地产领域的债权融资(包括债券市场融资),这是金融机构的“信用注水”理财,既包括个人按揭贷款,也包括对企业法人的贷款。四是来自各类投资基金的资金,如国内外各类基金的机构投资或并购投资。
要想获得上述几类活水的流入,最重要的因素是信心和预期。如果各类参与者对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有信心,对未来的前景有正面预期,暂时的市场波动并不会阻碍资金的流入。
安邦的研究人员认为,首先需要建立一个支点,作为撬动市场信心的杠杆支撑点。在目前情况下,恐怕只有政府通过自己的资源支配力,动员国有金融机构和国有企业向房地产市场提供金融支持,才能建立起一个信心支点。
我们注意到,中国的政府部门正在尝试为房地产市场建立“止跌”的支点。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肖远企日前表示,“房地产产业链条长、涉及面广,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影响,与广大人民群众生活也息息相关,金融业责无旁贷,必须大力支持。”他表示,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将指导金融机构用好用足现有的金融支持政策,继续做好房地产金融服务,保持房地产信贷整体稳定,满足合理融资需求,为维护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贡献和发挥金融力量b体育。
相关措施包括:(1)加快推进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落地见效。对正常开发建设、抵押物充足、资产负债合理、还款来源有保障的项目,要积极满足合理融资需求;对开发建设暂时遇到困难但资金能够平衡的项目,不盲目抽贷、压贷、断贷,要通过存量贷款展期、调整还款安排、新增贷款等方式予以更大力度地支持。(2)允许银行发放经营性物业贷款,对经营规范、发展前景良好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全国性银行在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基础上,对这些房企发放经营性物业贷款。(3)继续做好个人住房贷款金融服务。支持各地城市政府和住建部门,因城施策进一步优化首付比例、贷款利率等个人住房贷款政策,指导督促银行更好服务广大人民群众刚性和改善性住房的融资需求。(4)指导和要求银行等金融机构大力支持“平急两用”重大基础设施、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建设,并且要求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
在此政策导向下,住房城乡建设部1月26日召开会议,部署建立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以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促进金融与房地产良性循环。会议要求,地级及以上城市人民政府要切实发挥牵头协调作用,把这一重要机制迅速建立和运转起来,搭建政银企沟通平台。会议提出,各地要以项目为对象,抓紧研究提出可以给予融资支持的房地产项目名单,协调本行政区域内金融机构发放贷款,精准有效支持合理融资需求。b体育
可以看到,金融监管部门和住建部已经开始部署推动金融机构向房地产行业提供金融支持金融,这是建立市场信心支撑点、向房地产市场“池塘”引入“活水”的第一步。在采取措施的同时,安邦智库的研究人员认为,国内还需要注意如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需要做好金融支持房地产市场与防范风险的平衡。我们估计b体育,在金监总局和住建部表态之后,各地都会行动起来,推出当地金融支持房企融资的企业和项目清单,而且国有商业银行会成为主要的执行者。对金融机构来说,如何在房地产市场上区分出良或莠?这是个技术含量很高的工作,需要商业银行仔细花心思辨别。
第二,更重要的是稳定宏观经济增长,在宏观层面恢复整体市场信心。正如前面的分析,增强信心、改善预期对于缓解房地产市场紧绷的信用环境具有重要作用,在直接提供资金之外,这是引入活水最重要的措施之一。简单来说,如果全社会在宏观层面恢复了信心,将会纲举目张,改善具体各个行业、各个市场的信心,将会起到改善整体信用环境的作用。
最终分析结论:在当前形势下,必须促成房地产市场在今明两年内“筑底”“企稳”。以国家力量推动金融资源支持房地产市场,是建立信心支点的重要一步。同时,要大力改善宏观经济环境,通过宏观回暖来促成房地产市场信心回暖,从而吸引更多“活水”主动流入这一市场。(来源:安邦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