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体育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的内涵要义与完善理财路径
栏目:公司新闻 发布时间:2024-02-13
 2023年10月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了“必须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坚持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等“八个坚持”的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并首次全面系统地提出“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这一概念。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更加突出“中国特色”,政治性、人民性是其基本特征,凸显“现代”特征,立足高质量发展目标和现代化建设需要。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应当以服务

  2023年10月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了“必须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坚持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等“八个坚持”的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并首次全面系统地提出“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这一概念。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更加突出“中国特色”,政治性、人民性是其基本特征,凸显“现代”特征,立足高质量发展目标和现代化建设需要。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应当以服务实体经济为根本宗旨,统筹好金融需求和供给平衡,坚持开放与稳定并重、发展与安全兼顾。

  2023年10月底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是我国金融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系统阐述了坚持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本质特征以及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的主要内涵,为我们做好新时代金融工作明确了方向。2024年1月,习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再次强调:“必须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建立健全科学稳健的金融调控体系、结构合理的金融市场体系、分工协作的金融机构体系b体育、完备有效的金融监管体系、多样化专业性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金融基础设施体系。”本文将围绕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的重要意义、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的内涵、创新与完善路径以及如何进一步推进金融治理现代化等问题作进一步研究分析。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是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习的重要讲话全面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的金融工作,深入分析推动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突出强调坚持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建设金融强国等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对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金融工作作出系统部署,为新时代新征程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本次会议的里程碑式意义体现在会议的规格之高,提出的政策要求之严,以及“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的新提出。金融作为经济的血脉,其稳定与发展对于经济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通过强调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以及强调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宗旨,展现了我们党领导人民对金融治理长期探索和实践的重大成果以及党对金融规律认识的新境界。

  中央金融委员会办公室、中央金融工作委员会日前在《求是》发表文章《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系统阐述了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基本要义,b体育即“八个坚持”: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坚持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坚持把防控风险作为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坚持在市场化法治化轨道上推进金融创新发展,坚持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统筹金融开放和安全,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这“八个坚持”是管总体、管方向、管根本的,明确了金融工作怎么看、怎么干,既有世界观又有方法论,构成了一个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必须长期坚持。

  为确保实现金融强国的奋斗目标,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会议首次全面系统地提出了“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其中包括以下要点: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刻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以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金融队伍的纯洁性、专业性、战斗力为重要支撑,以全面加强监管,防范化解风险为重点;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坚持为实体经济服务、为国家战略服务;以高质量发展作为金融业改革发展的主题,加强国家金融治理建设,全面推动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和金融监管能力的建设,加快普惠金融体系建设,持续深入地推进国家金融治理现代化。

  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的内涵,更加突出“中国特色”b体育,政治性、人民性是其基本特征,凸显“现代”特征,立足高质量发展目标和现代化建设需要。政治性体现在金融体系建设中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保障金融稳定等与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相结合,实现金融发展与国家战略目标的高度统一。人民性体现在金融服务的对象是广大人民群众,金融服务需要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多优质产品和服务,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的金融需求,使得金融资源更好地惠及全社会金融。“现代”特征意味着金融体系在服务实体经济、金融科技与创新、金融监管等方面,借鉴国际先进理念和经验,充分融入数字化、智能化等现代技术手段,推动金融领域更加先进、高效、普惠。

  新时代以来,我国金融市场保持韧性和活力,金融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持续推进,金融业有了更加厚实的“底子”,以市场化促进创新、以法治化规范发展是宝贵的成功经验。也要清醒看到,金融领域各种矛盾和问题相互交织、相互影响,有的还很突出,金融生态、法治环境和信用体系建设任重道远,我们要继续以市场化法治化方式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

  资本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生产要素,也是带动各类生产要素集聚配置的重要纽带。发挥资本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积极作用,就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推出科创板、设立北交所、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金融产品与服务实现创新提质,利率市场化改革取得突破进展,金融要素市场化改革取得重要进展,金融资源配置更加高效。正确把握金融本质,强化市场规则,打造规则统一、监管协同的金融市场,畅通资本要素流动渠道,保障不同经营主体平等获取资本要素,就能推动资本要素配置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必须坚持法治思维、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调控和治理经济。近年来,从强化反垄断、防止资本无序扩张、依法将各类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到建立金融领域定期修法协调机制、推进金融领域修法工作进程,从夯实债券市场法律基础、持续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打击力度,到严厉打击非法集资、加强金融监管执法等,金融法治建设扎实推进。法治是现代金融监管的核心要义。充分发挥法治的重要作用,及时推进金融重点领域和新兴领域立法,更加自觉地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来规范金融市场发行和交易行为,我们才能筑牢现代金融监管的法治根基,为金融业发展保驾护航。

  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一定要把金融搞好,把金融搞好,必须在市场化法治化轨道上推进金融创新发展。市场配置资源是最有效率的形式,依法治理是最可靠、最稳定的治理。着力打造现代金融机构和市场体系,加强金融法治建设,坚持在市场化法治化轨道上推进金融创新发展,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必将愈行愈开阔。

  随着时代迅速变迁和国际形势的多变复杂,金融业作为国家的重要支柱,面临着新的挑战。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我们必须坚定不移走适合中国国情的金融发展道路,把高质量发展作为金融改革和发展的主题。这包括不断加强国家金融治理体系建设,促进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和金融监管能力的提升,持续推动国家金融治理现代化。目前,国际竞争日益激烈,防范金融风险和维护金融安全的任务更加紧迫,未来一段时间将是国家金融治理和国家金融实力建设的关键时期。因此,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的完善势在必行,以适应中国式现代化的要求和国际形势的挑战。

  以服务实体经济为根本宗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在于确保金融业务切实服务并支持实体经济。这一指导意味着金融机构需致力于提供真实而有力的服务,以推动经济的稳健发展。金融业始终将为实体经济服务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优化金融产品和服务,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多元化、便捷的支持。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应该通过促进创新、加强风险管理、提高效率,以满足实体经济的不同需求,包括资金需求、风险管理、投资和资产配置等方面,从而提升金融体系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和转型升级。

  统筹好金融需求和供给平衡。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需要在满足经济主体对资金的融资需求的同时,有效控制金融风险,确保金融市场的流动性和稳健性。通过满足市场有效的金融需求,并促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以实现优质金融资源向实体经济领域的倾斜理财,从而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这一举措将使金融系统市场导向更强,通过改革和创新使得金融资源更有效地服务于实体经济的发展,进而提升整体经济的竞争力和韧性。因此,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需要综合考虑市场需求和供给情况,合理引导资金流向,保持市场的平衡和稳定。

  开放与稳定并重。会议提到了金融高水平开放,特别强调了要稳慎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并突出了统筹金融开放和安全的重要性。通过高水平制度型金融开放,促进便民贸易投资,并稳定外贸、外资和外汇,有助于增强金融市场的活力,推动经济在开放的环境中不断发展。保持金融市场稳定是确保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在金融市场上,稳定可以带来更加可预测的投资环境,同时也有助于降低系统性金融风险。为此,监管措施和政策应当致力于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性,确保金融体系能够有效、安全地运转,最大程度地减少市场波动对实体经济的冲击。

  发展与安全兼顾。强化底线思维,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有效预防和化解各类金融风险,维护国家政治经济安全。全面加强金融监管、完善金融体制、优化金融服务、防范化解风险的重要性不可忽视。特别是在全面加强金融监管方面,加强对外币的监管、加强外汇市场管理、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在金融资本方面,要强化其融资功能;在产业资本方面,要突出其作为生产要素的本位。金融行业是我国应对资本无序扩张的主阵地,要遏制金融业资本的无序扩张。既要加强对金融机构股东的穿透式监管,也要严防银行保险资金的违规乱用。

  建立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和法规制度,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力度,提高监管的准确性和时效性。首先,要全面加强“五大监管”措施,以风险为中心,强化监管金融机构的准入、法人治理等方面,确保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加强行为监管,穿透式监管实施“同一业务、同一标准”,强调全周期、全过程、全链条的持续性监管。其次,要严格执法,敢于打击违法行为,针对影响金融稳定、造成重大金融风险、破坏市场秩序的“关键事、关键人、关键行为”予以针对性处理,严肃处理违法违规第三方中介机构,加强监管审查与纪检法律贯通,提高违法违规行为的成本。最后,要实现金融监管的全覆盖,确保无死角、无盲区、无例外,全面把守各自监管领域,严控“有执照违章行为”和“无牌照经营行为”,防范和处置本行业的非法金融活动,严格把关登记注册和广告营销,建立监管责任归属认领机制和兜底监管机制,明确各部门的监管责任。

  加强金融数据交换共享与安全保护,推动金融科技的发展,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提高金融风险识别和监测水平。

  应当建立全面的金融监管综合系统,主要聚焦地方金融监管、金融合规管理、金融风险控制、监管沙盒等热点场景。通过金融组织经营、数据采集、监管预警、在线处置的全过程管理,实现金融监管由静态被动向动态主动的转变;同时,主动向金融组织推送各类制度和政策,减少信息孤岛,使金融组织获得感和满意度得到大幅提升。从数据上,应当涵盖行业数据、监管政务数据以及外部互联网采集的数据,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为地方金融组织精准画像,深度挖掘和排查风险隐患,实现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的监管目标。

  近年来金融科技得到广泛应用,对金融业务产生了交叉影响,创新速度加快,显著增强了科技在金融中的作用。这一趋势大大拓宽了金融监管的范围,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风险,使得金融风险传播速度加快、影响范围更广,从而影响了金融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未来,监管科技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将进一步加速,应强化数字化监管能力建设,实施深入监管金融科技创新,从而构筑起金融与科技之间的风险防护屏障。

  金融监管科技的应用能够解决金融组织数字化水平低、管理薄弱的问题,应当免费提供给地方金融组织使用。监管子系统可以直接从业务管理子系统提取金融组织详实数据,实时开展分析预警,及时发现金融组织风险隐患苗头,既为精准监管奠定了基础,也提升了金融组织服务本地实体经济能力。非法集资风险监测预警子系统则利用大数据技术广泛收集和挖掘潜在的非法集资风险隐患,为核实和处置提供指向性信息,从而实现对风险的早识别、早预警、早发现、早处置。

  加强金融监管国际合作对于维护全球金融稳定和防范跨境金融风险至关重要。通过国际合作,各国监管机构可以分享信息、经验和最佳实践,加强对跨境金融机构的监管,协助发现和应对国际金融风险,共同开展对金融市场的监督和管理。这有助于促进跨境金融机构和市场的合规和稳定发展,防范跨境金融机构对全球金融稳定的影响。同时,加强金融监管国际合作也有助于促进全球金融监管标准的接轨,推动全球金融监管制度的协调和改革,提高金融市场的透明度和稳健性。这对于打击跨境洗钱、恐怖融资、税收逃避等金融犯罪行为,维护全球金融秩序,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是加强国际政策协调,降低跨境风险的传染和蔓延。全球金融业应积极推动各国政府加强国际货币政策的沟通和协调,提高政策的连贯性、可预期性。推动完善国际金融安全网建设,强化区域性货币合作安排,提高发展中国家应对流动性危机能力,推动建立一个更加稳定和有弹性的国际货币体系。深化国际金融监管协作,加强对跨境资本流动总量、结构和流向的研判分析,积极运用最新金融科技和区块链技术,实现跨境资本流动的穿透式管理。

  二是推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全球经济金融治理体系,解决治理体系碎片化、割裂化问题。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和国际经贸规则,倡导以积极的谈判和磋商消除国际经贸分歧,降低商品、资本、技术跨境流动壁垒。积极推进新兴领域的金融标准和规则制定,在碳交易所建设、碳定价、碳排放核算、ESG评价标准和信息披露、金融数据跨境传输等方面加强国际互动,促进国内外规则协调统一。持续完善国际支付清算体系建设,积极参与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项目,联通各国跨境移动支付系统,提升国际清算系统的稳定性、安全性、便利性。

  要加强对金融从业人员的风险管控意识培训,推动金融行业内在治理现代化,提高从业人员的风险意识和风险管理水平。具体来说,应当加强培训和教育:金融从业人员应接受相关的风险管理培训,包括识别风险、监控市场波动、合规要求等内容。培训应及时更新,以适应金融市场的新变化和风险。要强化监督和内部控制:金融机构需要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机制,确保业务风险得到适当管理。监管部门也需要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督,促使其建立健全风险防控措施。提高从业人员的合规意识:金融从业人员需时刻保持对法律法规的了解,严格遵守合规要求,防范金融犯罪和违规行为。制定激励政策:建立与风险防控相关的激励政策,鼓励金融从业人员积极参与风险防控工作,提高其责任心和积极性。

  【本文作者为中央财经大学财经研究院研究员、北京财经研究基地研究员;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9ZDA057)、中央财经大学2023年度一流学科建设项目“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研究”(2023020)的阶段性成果之一;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王昱博对本文亦有贡献】

  [1]《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人民日报》,2023年11月1日。

  [2]邓宇:《持续深入推进国家金融治理现代化》,《中国银行保险报》,2023年1月30日。

  [3]李国辉:《金融系统要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金融时报》,2023年11月7日。

  [4]刘振宇:《商业银行内控合规管理数字化转型路径探析》,《中国银行业》,2022年6月15日。

  [5]易纲:《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中国金融家》,2022年12月15日。

  [6]张衡:《加快建设金融强国 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中国财经报》,2023年11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