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线人丨交银理财董事长张宏良:“修复”阶段重思理财公司发b体育展定位与发展路径
栏目:媒体报道 发布时间:2023-08-08
 b体育理财子公司正站在全面净值化时代的舞台中央。去年股市和债市波动的轮番冲击下,包括银行理财子公司在内的大部分资管机构都遭遇了直接挑战,出现了产品频频破净、客户大量赎回、管理规模下滑等现象。今年以来,受益于债市回暖,理财子公司资产管理规模逐步企稳回升,实现修复性增长。  在全面净值化时代,投资理财的不可能三角——盈利能力、安全性和流动性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资管机构要根据哪些要素决定三者之间如何

  b体育理财子公司正站在全面净值化时代的舞台中央。去年股市和债市波动的轮番冲击下,包括银行理财子公司在内的大部分资管机构都遭遇了直接挑战,出现了产品频频破净、客户大量赎回、管理规模下滑等现象。今年以来,受益于债市回暖,理财子公司资产管理规模逐步企稳回升,实现修复性增长。

  在全面净值化时代,投资理财的不可能三角——盈利能力、安全性和流动性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资管机构要根据哪些要素决定三者之间如何侧重、如何取舍,是从主观过往经验、自身投资禀赋出发,还是首先考量资金性质与对应需求?

  近日,《21世纪经济报道》旗下“对线人”栏目专访了交银理财董事长张宏良。张宏良认为,理财公司的基础定位,就是要努力成为低风险、稳健投资服务的专业型品牌供应商,这个定位来源于理财子公司管理的资金大多是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储蓄资金转化而来,其基本需求顺位是保值、流动性便利和增值。

  他表示,在产品端,交银理财目前的想法与布局,是按照721的比例来管理好理财产品与资产配置的,即70%的产品属于低波动、稳健型,用以满足低风险客户财富管理需求并配置相应的各类资产,强调的是公司品牌的统一性服务;20%的产品属于中波动、以绝对收益为导向,用以满足中风险偏好投资者的财富管理需求并配置相应的各类资产;10%的产品则要聚焦创新驱动,例如在ESG绿色金融服务、科技金融服务等领域创设新型特色产品,既服务实体经济转型需要也满足特定客户的特定需求。

  张宏良:截至2023年6月末,交银理财存续产品较年初增加68只;存续规模较年初增加767亿元。其中,现金管理类产品规模较年初保持稳定,非现金管理类产品规模较年初增加765亿元,是规模增长的主要贡献因素。持有交银理财产品的投资者数量较年初增加90.76万;上半年累计为投资者创造收益111.38亿元。另据公开可获得产品净值的不完全统计,交银理财养老理财产品收益率持续处于市场领先水平,纯固收产品上半年最大回撤率控制在行业前列。

  作为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新供给和新业态b体育,相较于基金、保险、信托公司而言,银行理财公司是更具中国特色的普惠金融服务供应商。巩固和提升普惠基因是银行理财公司助力居民财富积累、落实党中央确定的共同富裕战略的核心要义。我深信这一点在银行理财细分行业是一种基本共识。但在银行理财普惠服务这一具体定位的建设过程中,以机构管理者自身经历擅长、机构股东价值追求等来代替银行理财公司目前所管理的资金类型为中心的情况,还不是个别现象。“以投资者利益为先”绝不是一句空话。

  结合交银理财实际,我们把这种普惠特色与公司发展紧密连接,遵循动态演进的原则,兼顾当前与长远,确立了公司的基础定位与长远目标。基础定位,就是要努力成为低风险、稳健投资服务的专业型品牌供应商,通俗的说,“稳”要成为交银理财专业服务的第一标签。长远奋斗目标则是充分发挥财富管理、资产管理双管理优势,努力成为最放心的以资产配置为主要特色的平台型服务供应商。基础定位的设定来源于理财子管理的资金大多是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储蓄资金转化而来,其基本需求顺位是保值、流动性便利和增值。长远目标则来自于最大限度发挥银行理财公司特有的优势,其一端联结着居民财富保值增值需求的资金端,较大程度继承了银行系的客户优势,产品发行涵盖公募和私募,对投资者拥有“精准画像”的能力;另一端连结着实体经济的投融资需求的资产端,投资范围包含债券、股票、商品,标品、非标等,拥有着最佳的大类资产配置牌照优势、体制机制优势。

  张宏良:长期定位的追求还处于理论准备阶段,当前的重点是围绕基础定位的落地展开一系列工作。在这里我们特别想强调的是,这些工作可以部分交叉推进,但总体逻辑必须呈现环环相扣的特征。即“以夯实内控治理为先,构建数字化风控体系为本,叠加提升大类资产配置投研水平与塑造特色化竞争能力为重点”的基本方略为引领,打造专业型服务供应商发展定位,树牢“低风险、稳健投资”的品牌形象。

  一是狠抓内控治理做好源头管理。内控治理水平是一家公司日常经营行为表现的最终源头。2022年四季度,银行理财公司遇到了净值化转型后的重大挑战,产品净值的大幅波动带来的巨额赎回引致行业主体普遍出现流动性困难。这里面肯定有业务层面的具体原由,但根源应该在于理财公司内控治理的不完善,不能在源头上处理好远和近、质量与数量、激励与约束的关系。问题爆发是一瞬间的,但问题的积累却是在随波逐流同质化追逐规模最大化的过程中早就开始了。从某种程度上讲,只有从内控治理、内控控制、内控保障、内控监督等方面下功夫,全面提升内部控制水平,才能较大程度从根本上解决一个公司在经营文化上的问题。这与当前主题教育强调的树牢正确政绩观是一脉相承的。

  交银理财在这方面率先做了一些探索,比如,按照最新监管制度要求,在行业内较早设立了首席合规官。首席合规官向董事会和高管层双向负责,通过全面加强对内部控制建设和执行情况进行审查、监督和检查,内部治理的有效性有了制度保障。同时,狠抓了一些关键性的内控保障机制与内部控制活动,例如在行业内第一家设立了全新的组合管理部,前移内控关口,加强事中监测,在合规监控基础上,落实理财产品流动性b体育、安全性、盈利性的投资风险监测及产品投资策略纠偏;建立底线风险管理责任清单,并明晰了底线风险直接责任及最终责任部门的分工及责任,确保各种底线风险守得牢、守得住;夯实产品管理、投资运营管理、外部机构管理、信用评审、数字化信息化等五个专业管理委员会的职责边界;正积极引入独立董事,强化其对公司关联交易、重大投融资、薪酬激励、信息披露等内控重点环节的监督。

  二是依托数字化风控保障产品“稳”的特质。一般意义上,对资管机构而言投研体系建设确实很重要,但是一遇到问题就一言以蔽之均以投研能力不足来解释,则又是一个更大的问题。我们认为,无论是对银行理财提供的低风险稳健投资服务的属性而言(更多β较少α),还是消费者对银行理财提供服务的公司品牌重视度远大于基金行业来说(消费者对基金行业既看公司品牌也选择基金经理),再加上银行理财对消费者的投教服务才刚刚起步,都决定了风险控制能力的提升对银行理财公司而言是一个更具优先级的命题。而银行理财产品支数多、整体管理资金规模大、投资经理队伍数量有限等又要求这种风控能力必须建立在数字化的基础之上,否则防范化解风险的关键要点“四早”(“早识别、早预警、早发现、早处置”)的落地可能就只是一个愿望。通过数字化风控体系构建理财产品全生命周期偏离度管理架构,或是解决客户“稳”的偏好与产品净值波动矛盾之间可能“既有效又高效”的实现路径。

  交银理财在这方面也做了一些尝试,在市场与流动性风险管理方面,一是构建了总量组合分析框架监测系统,实现自上而下审视整体风险,特别是流动性风险暴露水平,解决公司整体资产负债匹配缺口的问题;二是开发了个体组合分析框架监测工具,通过安全性、盈利性监测,解决在个体层面提前识别单一产品潜在风险问题;三是我们正在构建理财产品生命周期偏离度管理框架,通过自建的数字化风控体系,监测产品投资资产构成的偏离度、投资策略执行过程,根据偏离程度以“绿域、黄域、红域”的醒目形式,自动推送及预警,解决产品生命周期表现“稳”的一致性问题。

  在信用风险管理方面,一是我们正在细化中观层面的区域限额管理工具。以量化评估的方式,实现大区、单一城市经济体、单一融资主体、所属行业的风险限额综合管理,最终实现资产在地区、行业维度的优化配置。二是持续做优微观主体层面的信用风险内评体系。对信用风险特征相近的主体予以归类,纳入统一行业内评模型,以定量指标赋分加定性分析的方法,对主体信用风险划分等级、明确信用风险程度排序,并以内评结果作为核定主体信用风险限额、制定理财产品差异化投资要求的重要依据。目前已经完成公开发债主体数千户的内评覆盖,构建行业内评模型近20个。

  三是深化大类资产配置定位“绝对收益”。区别于“相对收益策略”,收益稳定是客户对银行理财根深蒂固的体验感受,根本上要求银行理财公司坚守“绝对收益”为主的策略定位。我们认为理财公司当前阶段投研能力建设的核心,就是加强自身对大类资产配置的深入研究,脱离大类资产配置来探寻“绝对收益”无异于舍本逐末。同时,理财公司可以叠加对委外机构特定领域专业能力的筛选来实现能力的补充。

  一是进一步细分产品策略实现大类资产配置与客户偏好的匹配。我们将所有产品根据资金属性进一步细分为8个细分策略,在细分策略项下分别确定大类资产配置模型,并全部纳入产品偏离度管理风控体系跟踪监测。二是特别通过CPPI(固定比例投资组合保险策略)等资产配置策略使得含权产品同样实现低波动的绝对收益目标。大类资产配置必然涉及对权益类资产的配置,但简单根据市场判断与宽泛的资产比例上限来管理权益资产是不行的,这种管理方式缺乏安全边际的理念与机制,大起大落有相当的必然性。CPPI的策略就比较符合银行理财含权产品的管理,对此我们在养老产品上有较好实践。公司养老产品自成立之初就确定了大类资产配置方案、采用类CPPI策略,即事先确定不同波动资产的比例目标、通过低波资产累积一定投资收益、根据收益累积情况逐步在比例目标下加仓高波动权益资产。产品自2022年8、9月成立以来,运营近一年的时间经历了市场的巨幅波动,最高年化收益率4.48%,最低年化收益亦达到2.23%,目前的年化收益率水平4.34%。三是通过构建“平台+功能小组”的研究管理体系,既坚持传统板块独立性优势,又实现适时无缝衔接的一体化平台化管理。将中后台专业委员会项下的专业人才分配到前台产品管理委员会下设的利率、票息、权益策略功能小组,每月进行市场、政策、配置策略方面的沟通,最终通过机制体制创新打造一个公开、透明、既有机协作又各自独立分工的平台型资产配置与风险管理体系。四是构建以银行传统信评优势为核心基础,以动态市值监测为重要补充的矩阵式收益风险管理机制,做好风险管理和机会发掘。结合主要投资标的市场化属性,采取量化准入方法,通过有效因子库构建,设立差异化评估模型,形成分类分层并与管理资金特点相适配的评估结果,聚焦风险可控、收益率合意投资标的,强化价格和交易量变化信号下的风险预警、风险处置和投资机会挖掘,将动态市值监测贯穿于各项资产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四是塑造特色化优势提升持续竞争能力。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步入新发展阶段的银行理财公司,直面“大资管”竞争,既要补齐短板,不断锤炼在内控、风控、大类资产配置等方面的基础能力,建立起“护城河”;也要加强前瞻性布局理财,打造特色化竞争能力。一方面理财,客户分层是客观存在的,普惠型客户本身也在成长,满足多样化、多层次需求是银行理财打造发展常青树的必然;另一方面,银行理财从服务实体经济转型的角度也有同样的职责要求,并在这一过程中不断提升产品供给与客户需求的适配性。交银理财目前的想法与布局,是按照721的比例来管理好理财产品与资产配置。即70%的产品属于低波动、稳健型,用以满足低风险客户财富管理需求并配置相应的各类资产,强调的是公司品牌的统一性服务;20%的产品属于中波动、以绝对收益为导向,这与当下权益理财产品是不同的,用以满足中风险偏好投资者的财富管理需求并配置相应的各类资产;10%的产品则要聚焦创新驱动,例如在ESG绿色金融服务、科技金融服务等领域创设新型特色产品,既服务实体经济转型需要也满足特定客户的特定需求。这种布局有能力建设周期的因素,更有对市场敬畏的考量,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追求统一性策略固然有稳的一面,差异化的安排也是必须的,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