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近年ESG(环境、社会及公司治理)标准指引、政策法规、企业实践等方面不断完善,中国ESG投资按下“加速键”。那么中国ESG投资发展现状及趋势如何?
在“双碳”目标带来较为确定的投资机遇背景下,国内ESG投资多以绿色投资为主。12月20日,国投瑞银发布的《2023年中国资管行业ESG发展研究报告》(下称《报告》)显示, 54.3%的机构已将“绿色投资”明文纳入公司战略;71.73%的机构发行过或正在发行以绿色投资为目标的产品,45.65%的机构填报了在运行绿色投资产品信息,合计108只产品。
与国际头部资管机构ESG投资实践相比,国内资管机构ESG投资规模仍相对较小。对此,多方业内人士认为,中国ESG投资策略、评级等缺乏统一标准,有必要提升对企业ESG信披的标准和要求,同时还应积极参与国际ESG相关标准的制定,谨防“漂绿”(green washing)现象。
“未来或将有更多的绿色金融产品覆盖股票、债券、期货、衍生品等市场标的,将ESG投资真正贯彻到资本市场的各个方面。”《报告》称。
近年来,在全球面对气候变化等重大挑战与我国实施“双碳”战略背景下,ESG投资理念加速普及,金融市场投资关注点也逐步向ESG倾斜,以公募基金为代表的资管行业在ESG投资领域不断开拓发展。
据国际评级机构晨星统计,截至2022年末,全球可持续基金总资产规模达2.744万亿美元。其中,欧洲占到总规模的81%,是目前最发达和多样化的ESG市场;其次是美国,约占13%。
相较于欧美发达国家,中国ESG投资市场起步较晚,目前在体量上无法与之相提并论。据晨星统计,截至2022年末,亚洲(日本除外)可持续基金的总资产略有增加,接近520亿美元,环比增长2.9%b体育,中国是亚洲可持续投资规模最大的市场。
在业内看来,中国已经初步形成ESG投资生态体系,被投企业/上市公司持续完善信息披露和 加强ESG管理,政府组织和监管机构不断加强ESG管理的顶层设计,资产所有者、资产管理人积极落实ESG相关制度规划、发展绿色金融b体育、推进ESG投资创新,评级机构持续做好ESG评价工作,多元主体共同推动中国ESG投资发展。
根据《报告》,为服务“双碳”战略、满足市场和外方股东需求,54.3%的公募机构已将“绿色投资”明文纳入公司战略。不过,开展绿色投资研究的机构数量最多,建立投资标的绿色表现负面清单和环境风险暴露应急处置机制的机构数量相对较少。
以绿色投资产品情况来看,《报告》显示,71.73%的样本机构发行过或正在发行以绿色投资为目标的产品,45.65%的机构填报了在运行绿色投资产品信息,合计108只,截至2022年二季度末净资产合计2045.53亿元。绿色产品规模进一步增长,绿色投资产品长期收益率情况较好,样本基金产品3年及以上年限的年化收益率均为正。
另外,PRI(负责任投资原则)签署量的加速增长,也说明资管机构对ESG投资的关注程度不断加强。2006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金融行动机构”(UNEP FI)和“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UNGC) 联合创办发起“联合国责任投资原则组织”(UNPRI)。
《报告》显示,从2012年至2023年上半年,全球资产管理者PRI签署数从590家增长至4592家,增长率达678.3%。其中,PRI签署量年复合增长率在2018年以前约为18.33%,在2018年以后约为 21.96%。
具体看中国方面,2020~2022年,中国资管机构年均新增资管机构PRI签署量超过25家,签署PRI的公募资管机构平均增速约40.90%。截至2023年6月底,已有103家资管机构加入PRI。社保基金也支持ESG投资,开始面向国内公募基金公司就ESG投资组合招标。
有机构人士指出,负责任投资有利于建立经济高效、可持续的全球金融体系投资,为长期价值创造带来一定助力。但另一方面,负责任投资在资本市场中仍处于“叫好不叫座”的阶段,尚无充分依据证明ESG主题产品的业绩表现整体显著优于非ESG主题产品。此外,当负责任投资逐渐成为一种主流后,企业极有可能为迎合市场和资本的偏好而急功近利,甚至出现“漂绿”的风险。
《报告》提到,虽国内资产管理机构对新产品兴致不减,2022年新发行约60只可持续发展基金,但截至2022年底中国可持续基金存量规模较2021年有所下降,可见投资者对ESG类产品的认可度尚待提升。
香港大学金融学教授汤勇军认为,随着“双碳”目标确立,监管层有必要提升对企业ESG信披的标准和要求,同时还应积极参与国际ESG相关标准的制定。
“国际社会对ESG尤其是绿色低碳环保的愈加重视,将对中国企业形成倒逼,因为如果中国企业在ESG方面表现不佳或未能详尽披露,那么将受到碳关税的制约,这将对中国与欧盟的双边贸易构成负面影响。”汤勇军称。
从机构的情况来看,国投瑞银总经理王彦杰则提到,部分基金公司做ESG投资时,需通过三方评级机构的方式使ESG相关信息更加公开透明,但评级的完整度或统一性存在差距。
他认为,ESG投资策略、评级缺乏统一标准,相关产品虽以ESG为名,但实际上在投资流程或标的的选择上并不严谨,这也要求监管层制定有关标准,以确保投资者能够买到自身青睐且遵循ESG投资策略的产品。
另一个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是部分机构及普通投资者对ESG投资的理解还较为片面。比如,ESG投融资领域的“漂绿”现象不断。
在汤勇军看来,“漂绿”的背后是利益,如公募基金假借ESG之名发产品,却配置一些有争议的品种。中国在ISSB中扮演重要角色投资,应该与各国合力建立好ESG披露标准,对坐实“漂绿者”予以处罚,防止劣币驱除良币,此前欧美已经出现了惩处“漂绿”行为的案例。
对于不少投资者认为ESG投资是在做公益这一认知误区,王彦杰认为,这需要机构进行耐心细致的投资者教育,让广大投资者了解ESG投资能为自身投资带来可靠收益。
“ESG投资的终极目的是挑选出具备更优公司战略的标的,在降低投资风险的同时实现对投资回报的改善。”王彦杰称,从投资回报来看,市场上有较多数据可证明ESG投资能够为投资者带来更好的风险调整后的回报。从与中国股票市场相关的MSCI指数来看,不论是过去5年还是10年,相关数据验证了ESG表现比较好的公司带给投资者的长期投资回报,要优于不重视ESG政策的企业。
展望未来,《报告》指出,中国资管行业应当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指引,主动参与建设中国绿色金融体系,创新ESG资管产品,引导更多资金投资气候变化减缓与适应、生物多样性保护、循环经济建设等ESG相关领域,确定ESG目标及逻辑,加强数据库建设及分析,完善投资研究体系,创新ESG投资技术,持续提升核心ESG投资能力,健全风险管理机制,以更广泛和专业化的方式深入参与到中国ESG建设中。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太惨了,7天暴跌78%,公司自陈两大退市风险!343股回调超50%,还有大牛股突变大熊股,什么原因?b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