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体育加拿大面积998.5万km2,人口约3100万。2009年,加拿大的石油产量为3.2百万桶/天,占世界总产量的4.1%(BP,2010)。
加拿大实行联邦议会制。目前加拿大政局上最大的困扰来自魁北克独立运动。2000年,加拿大议会通过关于魁北克独立公决规则的法案,明确了魁北克独立的条件,从法律上进一步为魁北克独立设置了障碍。目前,魁北克问题并没有出现过激的暴力活动。
加拿大属于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加拿大基础设施完善,劳动力的总体素质和技术水平较高。加拿大是一个严格依法管理的国家。
根据加拿大的能源开发政策,国内外所有投资者都有权进行投资申请。1975年,加拿大政府成立了加拿大石油公司,1991年,加拿大政府将该公司私有化。
加拿大地大物博,石油储备非常充足,阿尔伯塔省的油砂资源也相当丰富。对中国公司来讲,加拿大市场竞争充分,需要同技术领先、管理规范的外国公司展开正面竞争,难度很高。
美国面积964万km2,人口约3亿。2009年,美国的石油产量为7.2百万桶/天,占世界总产量的8.5%(BP,2010)。
美国施行三权分立制度,国内政局稳定有序。“9·11事件”后,打击一直是国内政治的重点。美国是世界上最大最具活力的发达国家,市场自由度高,科技领先,劳动力素质高,基础设施完善。美国对外国投资存在税收歧视,对能源、矿业和渔业的投资有明确的限制。
虽然美国经济自由度很高,但是进入门槛也很高。要进入美国市场,首先面临的是对重大投资的严格审查,同时,美国法律纷繁复杂,工会力量强大,舆论监督能力极强,将增加经营成本。
2005年4月,美国总统布什提出了美国的新能源政策,核心内容是强化国内能源供应。奥巴马上台后,将能源政策修改为提出要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提高能源安全,发展新能源。美国油气权属于矿区使用费/税收类型,可以采用下列由不同投标方确定的租借权发放机制:现金定金投标、矿区使用费投标、义务工作量投标。美国油气资源丰富,尽管美国油气开发早,但是仍有很大的勘探开发潜力。发生在墨西哥湾的BP公司漏油事件,有可能会改变美国对其沿海油田的能源政策。
美国油气市场成熟,竞争充分,技术领先,中国公司进入美国市场难度很高,风险很大。
墨西哥面积196万km2理财,人口约1亿。2009年,墨西哥石油产量为2.98百万桶/天,占世界总产量的3.9%(BP,2010)。
墨西哥施行三权分立制度,但是民主和开放程度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有着很大的差别。墨西哥革命制度党曾经连续执政71年。2000年国家行动党上台。墨西哥国内有大量对政局不满的人群。
墨西哥经济整体较好。美国资本占墨西哥外国投资的65%以上,且美国资本大多投向墨西哥能源和加工业等重要行业。因此,美国经济状况能直接影响墨西哥的经济表现。石业是墨西哥的支柱产业。
墨西哥对外资进入领域有诸多限制,尤其是能源行业存在着垄断。墨西哥国内贫富悬殊,犯罪频发,毒品走私猖獗,甚至发生高级官员被毒贩枪杀的事件。
墨西哥是原油出口国,同时也是成品油净进口国。墨西哥能源产业的垄断经营导致能源投资不足,严重制约了能源产业发展。墨西哥政府过于依赖国家石油公司的税赋,导致该公司税赋水平过高,加重了该公司的经营负担。墨西哥石油产量近年来下滑严重,墨西哥石油产量主要来自坎塔雷尔油田,自2004年起,坎塔雷尔油田产量便开始以每年超过10%的速度下滑,甚至超过20%。
虽然墨西哥希望得到外国投资,但石油工业对外开放非常谨慎,外资项目很少。目前私营公司参与石油业仅限于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项目。
美国历届政府都把能源安全作为美国贸易和外交政策的重点。美国为保证能源供应安全,加强同加拿大、委内瑞拉、墨西哥等美洲产油国的贸易关系,主张建立北美与拉美统一的能源安全网。美国重视同海湾产油国的国际合作,加强开发里海和俄罗斯的石油资源,并加强同西非国家的油气合作。总之,加强全球合作投资,强化美国能源安全是美国能源地缘政治战略首要考虑的问题。
据报告,美国各种能源都能自给自足,惟独缺少石油。美国历届政府把能源安全放在美国对外贸易和外交政策的首位。美国的能源和经济安全不是孤立的,它同国内和国际能源供应紧密相连。因此,美国不断加强全球联盟,加强同盟国的贸易关系,而且同主要产油国进行深入对话,并加紧开发西半球、非洲、里海和其他石油储量丰富的地区。
加拿大、沙特阿拉伯、委内瑞拉和墨西哥是美国四大石油进口来源国。2000年,美国从这四国进口的石油占当年美国石油总进口量的55%。在这四大石油进口国中,有三个国家属于美洲地区。
美国支持北美能源架构,作为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签字国,加拿大和墨西哥增加石油产量有助于提高北美地区的能源安全和经济安全。
委内瑞拉是美国重要的炼油商和汽油供应商。美国很重视同拉美重要产油国委内瑞拉之间的能源合作,主张建立北美与拉美统一的能源安全网。美国在委内瑞拉能源部门的投资增长,特别是重油方面的投资,提高了委内瑞拉发展目标和与世界能源市场同步发展的能力。委内瑞拉正准备开放天然气部门,以及目前正在讨论的双边投资协议会增加美国的投资。目前,委内瑞拉的石油工业正与美国市场形成一个整体。
除美洲国家外,中东将首先成为美国全球能源政策焦点。中东的石油储量占世界石油储量的67%,其大部分在海湾地区。报告估计到2020年海湾地区的石油供应量将占世界石油供应总量的54%~67%。美国历届政府强调,海湾地区是美国根本利益所在,是美国对外政策优先关注的焦点。为此,美国将保持与科威特、阿曼、卡塔尔、沙特、阿联酋、也门等国家保持友好外交关系,并利用这些国家的能源部门向国际资本市场开放的有利时机增加投资。对于伊拉克、伊朗,美国则采取在政治上打压、在经济上制裁、在军事上不断袭击伊拉克的行动,目的就是为安全获取中东地区的油气提供坚实的军事保障。
此外,美国希望与产油国共同努力,对全球石油市场具有导向性的数据,提高透明度、及时性和准确性,改善数据质量和市场效率,避免油价出现剧烈的波动。
里海地区被称为“冷战时代封存下来的宝贵财富”。冷战后,由于滨里海地区的国家增多,新的政治格局还未形成,也就成为油气地缘政治的线个国家共拥有剩余石油储量760亿桶当量,超过西欧600亿桶当量,约为中东地区剩余石油储量的1/9。据预测,里海地区的石油产量将由2000年的132.4万桶/日上升到2015年的397.2万桶/日,天然气产量到2010年将达到3.17亿立方米/日而跃居世界首位。因此里海地区将是21世纪世界能源的新希望。作为世界第一大石油消费国的美国当然不会轻易放过开发世界新能源基地的机会。
同时,里海地区的地缘政治地位非常重要,著名的地缘政治学家麦金德曾经指出该地区是“枢纽区”和“欧亚大陆的心脏地带”,并断言:“谁统治心脏地带,谁就能主宰世界岛,谁统治世界岛,谁就能主宰世界。”布热津斯基对该地区的重要地缘战略地位也作了很高的评价。美国介入该地区还有其现实考虑:首先,冷战结束以后,美国及以其为首的北约的实力迅速增长,但其进一步东扩必将遭到俄罗斯鱼死网破式的抵抗,因此美国有意以土耳其为“桥头堡”,从阿塞拜疆经过里海横贯中亚,然后从中亚地区向北经南高加索直指俄罗斯“心脏”b体育。这种迂回包抄的“东扩”(这里仅仅是指北约势力范围的东向扩展)方式比直接东扩遇到的阻力要小得多,但对俄罗斯的威胁却更大,是一种更巧妙的东扩形式。其次,美国控制里海(中亚)地区,向北可以逐渐向俄罗斯境内不断渗透,甚至有可能将俄从中间肢解为欧洲和亚洲两个部分;向南可以压制伊朗、阿富汗,甚至实现同其在中东的军事基地和石油供应源的地区连接,向东可以影响中国获取里海地区石油的努力,并威胁中国西北地区的安全与稳定。
(1)积极促成美国大石油公司到里海地区抢滩登陆,在经济上挤压俄罗斯在该地区的影响力
据哈萨克斯坦经贸部统计,截至1996年,外商与哈签订的100亿美元投资协议中,美国公司占了34%,而俄罗斯所占的比例还不到10%。截至1999年,美国公司同该地区有关国家签订的投资合同总额已达到200亿~300亿美元。仅美国雪佛龙石油公司为开发田吉兹油田与哈签订的为期40年的协议,投资金额就高达200亿美元。为了促成这些投资,美国政府不惜向该地区提供大量经济援助。另一方面,美国政府不停地出面疏通各方面关系,甚至专门为此成立了一个跨部门的“里海能源工作小组”,负责处理该地区的能源外交事务。该小组由国家安全委员会直接领导,其主要协调人一般由美国总统和国务卿的特派代表担任。
(2)加强同该地区有关国家的军事联系,逐步消减俄罗斯对该地区安全问题的传统影响
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A.不断努力将中亚国家纳入西方主导的安全框架之内。1995年以后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和平伙伴关系”计划出台后就相继与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等国签署了框架协议。另外,美国政府还积极支持中亚国家建立独立于俄罗斯和独联体框架之外的集体安全机制。B.美国军政要员频频访问中亚国家,进一步密切同这些国家的军事联系。C.军事援助明显增加。2000年对哈国军事援助1000万美元,对乌援助近1亿美元。此外,美国还为哈国培训大量中高层军官。D.联合维和军事演习逐渐制度化。冷战结束以后,为了进一步加强同里海地区的实质性军事联系,美国不断强化同有关国家的联合军事演习活动。1995年至2000年,美国同该地区的国家举行了五次联合军事演习,目前已经逐渐制度化、经常化。
随着美国对里海地区的全方位渗透,其在该地区的影响逐渐扩大。军事影响的扩大既有利于美国大公司对该地区石油资源勘探开发的投入,又可有效预防不利于石油开采和输出的地区性危机的发生。即使发生了危机,其与该地区现有的军事联系也有利于保证危机情势下的美国公司及使馆人员的安全,更为重要的是,这种不断扩大的军事联系对俄罗斯来说是一种莫大的压力。
(3)围绕里海法律地位问题积极开展外交活动,以期为本国大石油公司早日进入该地区铺平道路
里海为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土耳其、阿富汗和伊朗之间的世界上最大的封闭水体。冷战期间由苏联和伊朗共同开发,几十年来一直相安无事。冷战结束以后,其沿岸国家增多,这里成为油气地缘政治的真空地带,关于里海法律地位的争端也随之而起。目前,各方争论的焦点是里海到底是海还是湖,这实质上是对里海进行彻底划分还是由沿岸国家共同使用的问题。根据国际法b体育,如果里海是“海”就可以由沿岸国家进行分割,如果是“湖”则只能作为共同财产由沿岸各国联合开发利用。在这场争论中,哈、土、阿认为里海是海,主张将其进行彻底划分,俄、伊则认为里海是湖,沿岸国家应杜绝采取与里海的矿产资源开发和勘探有关的一切单边行动。因为只有尽快将里海按国家地理位置原则进行划分,使每个沿岸国家都各自拥有其中的某一部分,外国公司(当然包括美国公司)才有可能与这些国家签订相应的协议,从而进入里海地区开发石油资源。因此,美国支持哈、阿、土,并亲自为哈、阿谋划同俄罗斯谈判的方针和策略。另一方面,美国坚决反对俄罗斯的立场,不断向俄施加压力,并以断绝对俄投资为要挟,最终迫使俄做出重大让步,同意先就里海沿岸45海里进行划分,其他部分由各国共享。虽然,里海的法律地位问题尚未最终解决,但可以肯定的是,美国在解决这一纷争中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里海没有直接出海口,其油气资源只能通过陆路外运,而管道运输无疑是最佳选择。目前该地区的外输管道共有3条,其中有两条都经过俄罗斯领土,且年久失修,运力有限,无法满足将来大规模运输的需要。再加上俄罗斯借此向该地区有关国家索要高额过境费并施加种种压力,导致哈、阿、土决意要摆脱俄罗斯的控制。因此新的外输管道方案陆续出台:
2)将克罗地亚的输油管道升级换代,然后将其与已有的经乌克兰的末扎巴管道相连。
2)从里海经阿塞拜疆、格鲁吉亚、黑海、保加利亚、马其顿到达阿尔巴尼亚在亚得里亚海的郡拉斯港口(即巴尔干石油管线)。
在上述众多方案中,美国明确表示反对经过俄罗斯的北向方案。南向方案由于美国对伊朗和阿富汗的制裁也变得希望渺茫。美国倾向于支持西向方案,其中1)号方案由于美国的极力支持已经准备开工建设。美国的意图非常明显,那就是要让里海油气资源绕开俄罗斯向外运输,从而把长期以来由俄罗斯把持的里海地区油气资源控制权逐步掌握到自己手中。
美国在里海地区的能源外交努力及因此而引发的新一轮里海油气资源争夺与开发热潮必将对21世纪的世界能源市场的稳定与可预测性产生深远的影响,同时对大国关系也是一种严峻的考验。
另外,布什政府对俄罗斯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俄罗斯探明石油储量占世界已探明石油储量的5%,是世界第三大石油生产国和第二大石油出口国。2000年,俄罗斯石油和液化天然气产量达到670万桶/日,石油产量比上年增长7%,为苏联解体以来的首次增长;石油出口量达到420万桶/日。俄罗斯的天然气也很丰富,占世界总储量的33%。虽然美国对开发俄罗斯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兴趣浓厚,但积极性大大低于对里海资源的开发,主要原因是对俄罗斯的投资环境不满。因此要求俄罗斯当局加强基础建设,稳定政局,改善投资环境,并执行产量分享协议。
西非将是美国油气进口增长最快的来源之一。尼日利亚2000年向美国出口90万桶/日石油,预计今后10年产量将从2000年的210万桶/日增加到500万桶/日。美国参与的安哥拉海上石油产量增长迅速,2000年安哥拉向美出口30万桶/日石油,预计今后10年向美的出口量将会翻番。
美国积极提供技术和资金支持西非国家发展石油和天然气等能源设施建设,特别是新的地区性天然气管网和电网。美国进出口银行等组成的财团在西非建设的天然气管道长161英里(1000公里),从陆上和海上将尼日利亚和贝宁、多哥和加蓬连接起来。
美国的海军建设除了是保障美国国土及其盟国不受侵犯之外,最重要的使命就是确保美国国际贸易,特别是石油贸易的运输海运线世纪,美国外交政策基本上都是围绕着中东由此向太平洋和大西洋伸展的运输展开的。一战以来,美国对威胁到其石油贸易海运线的事件都是采取政治,特别是军事手段来解决的。